东舫国际供应链(广东)有限公司

ORIENTALSHIP INT'L SUPPLY CHAIN (GUANGDONG)  CO., LTD.

新闻详情
中国汽车产业:2024 年全球突围与 2025 年展望
来源: | 作者:Orientalship | 发布时间: 2025-03-05 | 273 次浏览 | 分享到:
2025 年 2 月 27 日,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携手海关总署对外公布了一组令人瞩目的数据:2024 年,中国汽车出口成绩斐然,出口量飙升至 640.7 万辆,较上一年度大幅增长 22.7%,连续两年稳坐全球汽车出口的头把交椅。与此同时,出口金额也一路水涨船高,攀升至 1173.5 亿美元,同比涨幅达 15.5%。这一成绩不仅意味着出口数量的增加,更彰显了中国汽车产业正从单纯的 “量的扩张” 迈向 “品质与价格同步提升” 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。

新能源与燃油车:双轮驱动出口增长

在出口车型结构中,新能源汽车成为拉动增长的核心动力。2024年,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实现重大突破,首次跨越200万辆的门槛,海关统计数据显示达到201万辆,同比增长12%,在全球新能源汽车贸易总量中占比高达三分之一。以比亚迪、上汽为代表的国内车企,凭借自主研发的刀片电池技术以及先进的智能驾驶系统,迅速在欧洲、东南亚等海外市场站稳脚跟,新能源汽车单车平均售价成功突破1.5万美元,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。

传统燃油车在出口方面同样表现出色,全年出口量达到440万辆,同比增长26%。在俄罗斯、中东等地区,消费者对高性价比燃油车的需求依旧强劲。奇瑞、长城等品牌抓住机遇,通过在当地建立生产基地,实现本地化生产,有效降低成本,成功抢占了大量市场份额,进一步巩固了中国燃油车在国际市场的地位。


新兴市场突破与高端市场渗透
在全球市场布局上,中国汽车企业积极开拓新兴市场,并取得了显著成效。俄罗斯、墨西哥、阿联酋等国家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的新增长点。2024年,中国对俄罗斯的汽车出口量达到115.8万辆,同比增长35%,占中国汽车出口总量的18%。奇瑞、哈弗等品牌深受俄罗斯消费者喜爱,在当地销量排行榜中名列前茅。墨西哥市场也表现突出,中国汽车出口量达44.5万辆。车企们采用“本土制造+转口北美”的创新策略,将墨西哥打造成为辐射整个美洲地区的汽车出口枢纽。

在开拓新兴市场的同时,中国汽车企业在欧洲高端市场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。比利时、德国等欧洲国家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呈现出爆发式增长。为了更好地服务欧洲市场,宁德时代等汽车供应链企业纷纷在欧洲投资建厂,构建了集“研发-制造-销售”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闭环,有效提升了中国汽车品牌在欧洲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。


头部车企引领全球化征程
从车企个体表现来看,奇瑞汽车以114万辆的出口成绩再次荣登榜首,平均每27秒就有一辆奇瑞汽车交付到海外用户手中,尤其在俄罗斯和南美市场,奇瑞的市场占有率持续领先。比亚迪则成为2024年汽车出口领域的最大亮点,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达到43.3万辆,同比增长71.8%。其中,欧洲市场对比亚迪的销量贡献超过30%,成为推动其全球业务增长的重要力量。此外,上汽集团和长安汽车也分别凭借108.2万辆和53.6万辆的出口规模,进一步提升了中国汽车品牌在全球范围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。


产业链协同与绿色发展并行
在产业发展模式上,京津冀地区开创的“北京研发-津冀制造-天津出口”协同发展模式,为中国汽车产业升级提供了成功范例。作为北方地区最大的汽车物流枢纽,天津港在2024年的汽车吞吐量超过4000万辆,其中近一半的车辆来自京津冀地区的车企。为了满足欧美市场对汽车碳足迹的严格要求,天津港积极开通了30多条直航墨西哥等国家的滚装航线,并率先实现了滚装码头的“零碳”运营,通过绿色物流助力中国车企提升国际竞争力。

在政策支持方面,商务部等九个部门联合发布了《支持新能源汽车贸易合作健康发展意见》,从金融支持、物流保障到风险防控等多个维度,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政策保障,有力推动了中国汽车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。


应对挑战,迈向全球产业新格局
尽管中国汽车产业在出口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,但也面临着诸多外部挑战。例如,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35.3%的高额关税,部分国家也设置了贸易壁垒。面对这些困难,中国车企积极采取应对措施,通过“本地化生产+供应链出海”的战略布局,有效化解了贸易风险。奇瑞在墨西哥的工厂、长城在巴西的生产基地加速投产,国轩高科在摩洛哥的锂电项目也顺利落地,这些举措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正从单纯的产品输出向技术、资本和标准输出的更高阶段转型。


展望2025年,行业普遍预测中国汽车出口量有望突破700万辆,新能源汽车在出口中的占比将提升至25%以上。随着中国汽车产业在技术创新、市场拓展和全球布局等方面的不断深化,全球汽车产业格局正在迎来属于中国的崭新时代。